一向不會喝酒的我,只要一點點酒精就可以睡著,

不過,入境隨俗,

到了英國,為了融入當地文化(藉口,藉口),

我也開始會淺嚐一點酒精飲料。



在英國的酒吧裡點酒,

是用一品脫(a pint)、半品脫(half pint)來點的,

我呢!則是千篇一律地喝half pint of Shandy。

Shandy是一種用Lemonade調成的酒精飲料,

每家酒吧調出來的口味不太一樣,不過大多是甜甜的,

而且酒精成分很低,比較像是在喝檸檬汽水。



歐洲人呢,在吧裡聊天很喜歡喝啤酒,喝得也多,

一個晚上,三個小時可以喝上三到四大杯(品脫)。

他們什麼理由都可以進吧裡喝一杯:

相約等人的空檔、電影開場前、下雨去躲雨、

下班之後休息一下、看球賽(家裡沒裝第四台!)。。。

就好像我們約人會約在誠品見面,電影開場前會去逛逛金石堂一樣,

這邊的商店一般下午五點就關了,周日又不營業,

可能也是造就酒吧文化盛行的原因之ㄧ吧?



其實,我沒有變成酒鬼啦!

我連在家宴客,都只會乖乖地喝我的Ginger Beer或是奶茶,

了不起就是偶爾在睡前喝個’貝利巧克力奶酒’(Baileys)暖身罷了。

不過,由於有些法國朋友,所以常常有機會喝到波爾多的紅酒,

有些我還蠻喜歡的,有些則覺得酸澀,好像還能吃到葡萄皮一樣!

蘇格蘭的威士忌我雖然沒嚐過多少,在地的啤酒卻嘗過一些,

也許因為水質好,很多啤酒香甜沒有苦味,相對地還會有酒精濃度低的假象;

每回遇到節日,像是萬聖節,還會有一些季節商品出現,

連原本不喝酒的我,都覺得好喝極了!(寫到這裡,終於知道我變胖的原因了。)



在這裡,跟著英國佬生活,好像也開始有點融入他的一些習慣當中,

清晨起來一定喝杯熱濃濃的奶茶,晚餐搭配啤酒、餐後喝Gin & Tonic,

睡不著就喝牛奶(我是喝Baileys或梅酒)。

奶茶的沖調要有馬式沖泡法,吃甜點要配咖啡,

晚上如果要喝茶或咖啡就要喝低咖啡因的,才不會睡不著。。



前幾天跟愛大的偉寧以及偉寧媽聊天,討論起英國人沖茶的方式:

‘那他的茶包是不是沖一次就丟掉?’偉寧媽媽切入重點劈頭就問,

我震驚了一下,’是啊!的確。’心裡頭喃喃,我當初還真不習慣。

‘我們喝茶,那個茶包都可以一沖再沖。’偉寧笑笑說。

的確,我之前一天一個茶包,通常都沖兩杯茶;

英國佬卻是一早至少兩杯茶、兩個茶包,

有時候假日在家工作一天可以用掉四五個茶包。



不過,說實話,自從體會過’馬式沖茶法’之後,

自己也愛上了那樣的奶茶,每天早晨習慣要來一杯,

好像要這樣,一天才算開始。

馬田先生來自約克郡,而約克郡在英國以傳統英式下午茶著名,

茶與糕點都有一定的講究。也許這也是馬式堅持的原因之ㄧ吧!

這裡順便介紹一下’馬式茶’,有興趣的人試試,看有沒有比較好喝。



基茶:通常是比較濃的茶,首推’Yorkshire Tea’,或是Twining 的Assam。

(下午就會喝像是Earl Grey等比較淡的茶。)

沖泡法:茶包先丟入茶杯準備,水燒開十秒內沖入茶杯中,靜置五分鐘左右,將茶包撈起,加入半脂的鮮奶約五分之ㄧ至六分之ㄧ。有鮮奶油(single cream or double cream)時,亦可加入鮮奶油,有另一種風味。

訣竅:水燒開之時馬上沖,茶葉才會香透;奶的量適當(夠多)才會覺得平衡,不會覺得茶的濃澀。
圖說:週二晚間宴客,兩個法國人、一個蘇格蘭人、一個英格蘭人、一個奧地利人,他們五人至少開了三罐紅酒、兩罐白酒跟三罐啤酒。我則是擔任無支薪的酒後清潔工。。。
圖說:家裡比較常見的啤酒跟琴酒。最左邊的Singha是泰國啤酒,Wychcraf是萬聖節出的季節啤酒,再來是Tesco自有品牌的比利時啤酒,德國啤酒跟不同品牌的琴酒。這裡看到的啤酒都是比較香甜,相對覺得酒精濃度低的好喝啤酒。(都是我敢喝的品牌。)
圖說:講究的Yorkshire Tea。(特地拍給偉寧看的。)
圖說:因為馬田先生買去日本當禮物,才有機會嚐到的’甘草軟糖’。我的媽呀,很像在吃中藥的味道。。讓我想起’青草茶’。不過,吃久了,感覺也蠻好吃的啦!馬先生說,他奶奶都吃這個。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