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做了一個夢,夢中一群劇場新鮮人正在排練,

他們按著劇本設置場景,按照劇本唸台詞,誇張式的’演著戲’。

夢中的我在段落時忍不住上前向大家說:

‘台詞是死的,演員是活的,劇本是死的,劇場是活的,

一齣戲之所以可以在舞臺上活過來,靠的是導演及演員們的詮釋,

演員要穿上角色的心情與個性說話,要發現動機,要有原因。’

我在夢中鏗鏘有力地說著,心中有著澎湃的熱情,

一直到醒來,我都還覺得陶醉,

我總是喜歡在劇場工作的時光,無論有多辛苦,我都甘之如飴。



大學社團裡的名製作人雅倫曾經寫過一套’製作人手冊’,

詳細紀錄標明了’製作人’的角色、功能及任務事項。

從文建會培訓之後,我歷經了玉米田劇團、薰衣草劇團以及藝文中心三年,

從校長盃的最佳導演到竹女的戲劇社指導,

從校長盃的評審到客家藝術節的籌辦,

經歷過學校社團、民間劇團到政府的藝術節活動,

從燈光技術入門的我,也專研過音效、舞監跟導演,

感受最深的,怕還是當導演的那段日子吧?



‘也許我該來寫個導演手冊’?我跟在UCLA修戲劇博士的W提,

‘但是有太多的專家,只怕會貽笑大方吧?’ 清醒後的我又有些退縮。



‘Why not? 你心中有些東西,是不會忘記的。’

我知道。就像是當導演這件事情,於我。

我學的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(俄)的表演方法,

史式的表演法也可以說是當代表演方法的圭臬,

但是有更多的想法,其實是各方學習的累積以及內化之後的結果,

我想這就是W說的’你心中的東西’,已經變成了我的一部份。

不敢製作’導演手冊’,我就寫個’導演筆記本’,

當作是自己離開劇場那麼多年歲月之後的一點點紀錄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