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st March 2006



下午和G學長聊天,他說到他感覺到我待在英國的這段日子,

相較於之前在國內他所認識的我,有了很大的改變,

有了一種”放大的自信”,他說。



和貝里斯的Suki聊起來,他也有相同的感覺,

相對的,我也有感受到他隻身到貝里斯之後的一些些改變,

說是改變,

倒不如說是發現了本身的另一種潛力,

離開了原生的熟悉的環境,到了另一個新的環境,

遇到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思考邏輯及態度,

看見了人生命的不同種可能性,

相對於自身的觀念以及行為也就跟著反應及改變。



“說不出來是哪種改變,但是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感覺,

儘管我在這裡,也可以感受得到。”距離一個大西洋的Suki這麼說。

說來,這種改變或是應變,就是所謂環境的影響。

燕子在印度待了一年之後,整個人生有了很大的轉彎;

Suki在貝里斯的幾個月裡,也開始體驗聯合國觀念挑戰台灣傳統觀念;



我呢。

晚上一邊認真地在水槽裡搓著衣服,

一邊感受著自己。

文化及觀念的衝擊對我而言的確是存在的,

而且是以正面存在居多;

但是,更多的是,讓我自己面對了自己。



從前在台灣,一天到晚為了別人而忙,

為了工作價值、為了客戶要求、為了感情依賴、為了他人的期許,

我扮演了很多角色,就沒有扮演好我自己。



重新回到學校,來到純境而寧靜的蘇格蘭,

跟自己獨處的時間多了,對話的時間也多了,

我在洗衣服中感受到自己、我在做菜中感受自己、

我在寫作業中感受自己、

我在賴床時感受自己、我在散步中感受自己;

感受自己、疼愛自己,接受注視、接受稱讚。



放大的自信。

嗯,我還蠻喜歡這句形容詞的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